张沟镇试水黄鳝室内工厂化繁养,打破时令限制——鳝宝宝上起“学前班”
按照农时,进入6月黄鳝养殖才陆续开始投苗。在全国网箱养鳝发源地张沟镇,新建的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内,早已是水欢鱼跃。
4月15日,走进工厂化的养殖车间,掀开仿真的墨绿色水草,一尾尾受惊的黄鳝快速游动,“逃离”记者的视线。“这是我们在去年冬季投的苗,目前长势很好。”基地负责人付大海一脸得意。
冬季投苗,在过去是养殖户“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黄鳝对气温很敏感,养殖期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是6月开始投苗,9月下旬陆续上市。
去年,张沟镇打破农时限制,探索全年养鳝、四季有鳝,联合湖北水产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优化室内工厂化数字繁养模式。
养殖池整齐划一,随时随地显示着水温。“28℃,黄鳝最喜欢、最适应。”付大海介绍,池底“藏”着加热设备,通过电脑实时调控养殖水温,确保黄鳝在恒温环境生长。
“黄鳝肯吃就肯长,每天都要记录投食时间,观察生长情况。”养殖员张小治是张沟镇先锋村人,养了半辈子黄鳝。“养鳝有两怕:一怕投苗时气温忽晴忽雨,苗种成活率低;二怕水不好,黄鳝发病。”他说,工厂化养殖让鳝宝宝们住着单间,气温均衡、定期换水,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跟蔬菜大棚一个道理,既能模拟户外养殖环境,又可避免极端天气。”付大海补充道,室内工厂化养殖可随时投苗补苗,改变一年只能养一季的时令限制。
这边“跨季”黄鳝正茁壮成长,一墙之隔的炼苗车间内,上“学前班”的鳝宝宝们即将毕业。
所谓的“学前班”,就是将收购的野生黄鳝苗寄养在室内,训练其开口吃食和抗应激能力,提前适应仙桃的养殖环境,避免投苗后“水土不服”。
每到投苗期,养殖户最怕的就是鳝苗的应激反应,如果天气阴晴不定,投下的苗很可能“全军覆没”。“因为野生鳝苗来自全国各地,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水土、气温各异,突然改变一个环境,鳝苗抵抗能力弱的话,就会大规模死亡。”付大海说。
今年,张沟镇在先锋村、联潭村、三同村等主要养殖区,建设一批屯苗炼苗车间,满足养殖户需求,提高苗种下塘后的成活率。
野生苗进入车间后,水温由最初的20℃慢慢升高至34℃。“模拟初夏忽晴忽雨的天气,让鳝苗有个适应过程。”付大海说,锻炼过后,鳝苗的成活率达80%。
眼下,黄鳝养殖户已开始进入“水上春耕”旺季——清理网箱,消毒养殖塘,为投苗做准备。“学前班”的鳝宝宝们即将“毕业”,游向千家万户的养殖塘。(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纯波 实习生 程敏)
(hai_xiantao)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