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要求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而在其中,调查研究一直都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所以,开展调查研究必须以问题导向,注重把“解题”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逻辑研究透彻,从而为解决问题、检视整改、推动发展打好基础。
但现实中存在某些只调查不研究、问题多对策少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走马观花”,问题看了不少,素材收集了不少,提对策时却草草了事——前半篇开展调查看似搞得轰轰烈烈,后半篇研究解决实则“雷声大雨点小”,辜负的是基层干部群众的热切期待,损害的是党的形象。
正如,三分调查,七分研究。开展调查研究首要便是聚焦问题研究解决。调查和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调查不研究,不仅解决不了既有问题,还可能做出错误决策引发新的矛盾。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前面的调查研究也就成了无用之功。唯有真正做到调查其情、研究其理,才能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此,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干的“成绩单”。这样的调查研究,才是根植实践、源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同时,要抓好调研成果转化,做好“后半篇文章”。要完善联手调研工作体系,加强各层面课题联动会商,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老大难题共同把脉会诊,切实提升调查研究的整体性和问题解决的精准性。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一针见血把握事物本质规律,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研究形成一套管用好用、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推动统一思想认识、全力真抓实干,以硬招实招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取信于民。
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开展调查研究只有做好既调查其情,也研究其理,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不断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拉近干群关系!
(hai_xiantao)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