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家长们的 “暑假焦虑” 如何治愈?——襄河时评-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

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 > 襄河时评

王红峰:家长们的 “暑假焦虑” 如何治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 来源:仙桃周刊

  近期,以“暑假焦虑”为代表的教育焦虑情绪再次席卷网络。“暑假是第三个学期!”“暑假是‘逆袭’的关键节点,错过你就完了!”……在此类话术渲染下,教育焦虑正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间弥漫开来,让许多家庭在子女教育上慌了心神、乱了阵脚。

  一项研究发现,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6%。然而,与孩子们逐渐轻松的状态相比较,父母的焦虑却在“双减”后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约12.8%。

  为什么会出现“双减”治愈了孩子却焦虑了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一边是学校为学生减负、一边是家长为学生增负这一减一增怪象?升学压力大仍是主因。家长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大,导致家长为学生增负。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上的项目层出不穷,花样万千:十万元的乐高班、两万元的跳绳班,甚至还出现了被网友戏称交智商税“量子波动速读”的培训班。有需要就有市场,不少家长愿意为此“投资”,希望孩子的起跑线能往前推进一些。其实,面对校外补习班,许多家长也很纠结——一方面不愿孩子太累,并且花费不菲;另一方面看见大家都在补课,又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诸多培训机构不遗余力地向社会输送“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小升初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开学就要初三的孩子们暑假别再玩了”等“暑假焦虑”,并借此兜售自己的“解决良方”,也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要从根本上缓释“家长教育焦虑”现象,当务之急是积极推进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转变。

  首先,政府要转变教育管理职能,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改变过度关注分数、沉迷于应试教育的现象。同时,要针对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基本不是对“有学上”的担忧,更多的是对优质资源的渴求,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强校扶持弱校的“委托管理”、优质资源充分共享协力共建的“集团化办学”及“一校多校”或“一校多区”等举措,持续不断且大幅度地提高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学习“减压”、为家长的焦虑“败火”、为社会的疯狂补习“降温”。

  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探索更为多元的考试评价体系。不要让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方式和标准,探索大学“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改革,改变主科备受追捧、副科冷落寂寞的现状,遏制重奖高分考生行为,实现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面发展。

  学生家长更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积极配合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支持学校减负,不要学校减,家长不放心,就给加。家长们应更多地去关心孩子学习的状态,关心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