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堂课都当作公开课讲”——全国模范教师、胡场二中副校长、数学教师胡爱书的“教书经”
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全省中学数学优秀教师、仙桃名师;
高级教师、业务校长、数学老师……潜心教书30年,胡爱书获得了很多荣誉、头衔,他最喜欢的,还是“数学老师”这种称呼。
初中数学老师,是他的事业和志趣,凝聚着他的心血与奋斗,唤起他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教”亦时习之
胡爱书并非科班出身。
“学校缺老师。”30年前,领导的一句话,把他从机关调到学校,他从此走上讲台。
数学有短板、心理学是空白、普通话都不利索。知不足,从零始,他重新做回学生,用心用功学习。
他几乎是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别人用来放松的零碎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人如其名,叫“爱书”的他,如饥似渴,嗜书如命。“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做题”,这是同事们对他最深的印象。
学校有一位数学老师,是公认的“王牌”,胡爱书经常缠着他,问怎么学数学、怎么教。老师告诉他,教数学与学数学一样,最重要的是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逼”着自己喜欢,时间长了,就真的喜欢了。
他最大的爱好和乐趣就是解题,解出一道难题,如同中了大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份简单的、纯粹的快乐,激励着他坚持。
他买来成套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有空就看,仔细琢磨,看老师怎么导入,如何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疑难问题。
“蓄一缸水,才能应对一碗水。”自修了大学高等数学课程,胡爱书对数学学科的理解、数学工具的运用更上台阶,数学教学游刃有余。
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改,“起点在初中、数学是基础”这是胡爱书的观点。他多年带毕业班数学,经常与数学组的老师一起研究课程标准、知识体系、结构要点,多次在全市数学中考质量分析会上作试卷评析和经验交流,还出席区域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座谈会。
每年中考结束,胡爱书的“大考”刚刚开始。他会找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分析、研究命题特点、动向、重点、难点,弄清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明确创新性、针对性、方向性,并形成要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全校中考数学成绩,多年在全市初中名列前茅。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他除了担任数学教学,还教道德与法治、历史等课程。2023年和2024年,他跨年级带两个班的数学。
胡爱书把平时的教学体会、创新实践梳理总结,在《中学生数理化》《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数理天地》《数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
不备课不上讲台
风趣、幽默,活泼、生动,有营养、吸引人,是学生对胡爱书课堂的突出印象。
“我没有女老师那样的亮丽外形,也没有她们的亲和力,只有通过活泼多样的提问、互动、情境演绎,活跃氛围,把学生带进来、吸引住,始终跟着老师转。”胡爱书说。
每次上新课,必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做练习,也要做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
而为了一堂课有个好的切入,他总是绞尽脑汁;为了把复杂问题讲得易懂,他通宵达旦找资料、借“智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他不厌其烦地设计方案,直到找出最新颖的方法思路……30年如一日,他坚持备好每一节课,坚守“不备课不上讲台”的执念。
读懂教材、理解教材、解读教材,是教好数学的关键。读教材,就是读懂编者的意图,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编者的角度理解教材,弄清楚逻辑关联、知识点,想明白新单元和学过的内容相勾连的地方。“阅读理解”也适合数学教学。
创新运用课后讨论启发式教学,是胡爱书的“教书经”。他认为,课后讨论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检验,更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落实课程要求的好途径。
他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每堂课充分准备,从流程、教法设计,到效果生成、评价,都做预案,并通过课后讨论,与学生互动验证。每次答问与预设都差不多,也有很多时候,学生冒出一些新鲜想法、新颖解法,让他很惊喜。
学生想到了老师的前面,这是胡爱书最得意的。每当这时候,他都提出特别表扬,激励这些爱动脑子的学生。
课上把学生“抓”住,课下与学生“粘”在一起。他当班主任时,经常在教室走廊外转悠,为的是造成一种氛围,逼得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认真听讲,不敢打瞌睡、开小差、讲小话,从而带出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
“教育就是不断唤醒的过程。”胡爱书说。班上有个学生很调皮,经常恶作剧,老师批评教育不听,还顶嘴。但胡爱书发现,这个学生聪明,数学成绩不差。于是,经常到他家家访,接近他,包容他,课堂上不时点他发言,还让他主持课后讨论。老师的亲近,让这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彻底改正,成长为一名好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
“喜欢学生,就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做起。”这是胡爱书的真切体会。
还是他当班主任时。一天晚自习,一个女生忽然报告“好记星”不见了。她翻遍了书包、抽屉,周围的同学也帮忙寻找,也没找到。
望着女生着急的样子,胡爱书也觉得奇怪:刚用过的文具,怎么会不见了呢,应该在班里呀。
“会不会是哪位同学替她‘收’起来了?”这样想着,他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静静地望着大家。
他走出教室,随即教室一团漆黑。“停电了!”学生们炸开了锅,兴奋的、抱怨的,嚷嚷声响成一片。
约莫半分钟,“嚯”,灯又亮了!同学们都惊大了眼睛。那名女生突然惊喜地叫道:“我的‘好记星’在桌下,找到啦……”这时,胡爱书走进来,岔开话题,继续讲作业。
多年后,一封来信揭开谜底:“胡老师,感谢您的理解与智慧,您用一次停电,给了一个男孩改错的机会”。
跟很多学校一样,胡场二中留守孩子较多。爷爷奶奶带孩子,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问题。但这样的孩子,多接触交流,多沟通,不经意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鼓励,心结就能打开。
班上有个男生,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离校出走。胡爱书连忙查监控,确定男生离校时间、方向。通知了家长,他和另一名老师来到城区,车站、网吧,一家一家地寻找,又到河边、商场逐一查看,两个人走了大半夜,又累又饿。
直到凌晨才得到线索,这名男生到武汉找他堂哥去了。胡爱书电话联系学生:不着急,老师马上去接你!想吃什么,到附近的店家拿,老师来买单。很快接回了学生。事后,学生坦言,就是怕胡老师太担心,才主动联系他的。
“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梁,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激励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胡爱书一直践行着自己喜欢的这句格言。(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晓旦)
(hai_xiantao)官方微信。